2012/09/25

骨鬆嬤彎腰抱孫 「卡嚓…」胸椎骨折

 【聯合報╱記者趙容萱/台中報導】2012/09/25

台中市72歲阿嬤彎腰抱孫,背部一陣劇痛,送往台中市西屯區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診治,發現第12胸椎壓迫性骨折,且有嚴重骨質疏鬆,經穿背架、藥物治療,並且增加運動及曬太陽,半年後才逐漸恢復。

澄清醫院中港院區骨科主治醫師鐘文隆說,台灣人飲食缺鈣、不愛曬太陽,骨質密度是亞洲國家最差的,因此民眾有必要及早篩檢和診斷骨質疏鬆,提早預防或診治。

他建議,預防骨質疏鬆症除定期接受骨質密度檢查外,平時在生活上要均衡飲食、養成每周運動3天、每次持續30分鐘的習慣、每天曬太陽10分鐘、避免過量菸酒和咖啡、規律作息。

這名72歲的阿嬤身體一向硬朗、體力不錯,年初她彎腰抱起孫子,突然聽到脊椎發出卡嚓一聲,隨後背部一陣劇痛,經家人協助送醫診治,醫生發現她的第12胸椎有壓迫性骨折,骨質密度為-3.2,是嚴重的骨質疏鬆症。

醫師鐘文隆說,正常的骨質密度在-1以上,-1至-2.5為骨質稀少,超過-2.5就容易引起自發性的脊椎骨折,骨質疏鬆性的脊椎骨折以胸腰椎交界處,也就是第12胸椎、第1腰椎最易發生,病患除疼痛難忍外,也會出現脊椎駝背變形、無法直立走路等症狀。

他指出,骨質疏鬆症不是老年人的專利,有一名48歲剛停經的婦人,因挑食、三餐不正常,三年來全身酸痛,骨質密度為-2.1,顯示她的骨質已流失大半,屬骨質稀少、骨量不足的人,骨架形同海砂屋,易發生脊椎或髖骨的骨折,經一年多治療,骨質密度提升到-1.5,有明顯的改善。



[引用自聯合新聞網]



2012/09/24

怕三高上身 七旬翁拒吃紅肉失智


東森新聞-
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先生因為擔心高血壓和心臟病,長期來拒絕吃紅肉,最近家長突然發現老先生講話,不斷重覆又常常找不到東西,懷疑是失智症,連忙帶他到醫院檢查,證實老先生真的是失智了,不過他的失智是缺乏維生素B12,打針補充後,老先生馬上恢復正常,還好及早發現,再拖下去會惡化得很快。
煎的香噴噴的牛排,真的是令人又愛又怕,擔心吃太多會血壓高、血脂三高上身,也擔心紅肉吃太多會大腸癌,台南一名七十二歲的老先生為了這個理由把紅肉列為拒絕往來戶,不吃紅肉也不碰內臟類,但是家屬最近發現他來講話一直重覆,東西放在哪也找不到,送他到台南成大醫院檢查,證實他得了失智症,但是這種失智只要打了維生素B12一針就立刻好轉。
原來老先生長期來拒吃紅肉造成體內缺乏維生素B12,這是是紅血球生長和神經傳導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,缺乏會造成疲勞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下降、易怒、抑鬱,而維生素B12通常存在動物肝臟、牛肉、豬肉、蛋、牛奶、乳酪裏,所以吃純素的人比較容易缺乏,可以吃綜合維他命來補充。


2012/09/10

身高180非夢事 兒科醫生:不吃糖+運動與早睡




圖說:台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系系主任陳俊榮提醒,兒童及青少年攝取足量的鈣很重要,不只要提供發育所需,還是保存骨本很重要的關鍵。(萬歲牌提供)



欣傳媒 | 記者丁彥伶/台北報導  (2012-09-04 07:08)

「我的孩子都有喝牛奶啊!為什麼還是長不高?」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醫師楊晨說,發育中兒童每天不只要喝一杯牛奶,至少要兩杯才夠。她長期以來,針對診兒童進行詳細的飲食調查,發現大多數的孩子平均攝取鈣質只達建議量的五到六成,甚至還只有兩成,連一半都攝取不到。

根據衛生署多年前曾進行的「台灣地區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況調查」發現,即將進入青春期的10到12歲學童中,有98%的學童鈣質攝取量未達建議量,楊晨近幾年來針對門診中的兒童,請家長詳實記錄兒童每天飲食攝取,進行「臨門診兒童的飲食追蹤紀錄調查」,結果發現,許多家長雖給孩子喝牛奶,但卻喝不夠,此外,兒童吃太多含糖的食物,又不早睡,也抑制讓他們發育的生長激素分泌。

楊晨自己本身也有三個青春期的孩子,老大、老二身高分別是183公分和181公分,連讀國二的老三也有163公分,記者詢問她孩子長高的密訣,她表示,其實密訣每個家長都知道,「多運動、早睡覺」,但卻很少執行,她則要她每個孩子每天都跳繩跳五百下,晚上十點前就把孩子都趕上床,除此外,她也嚴格限制孩子不吃糖,因為糖會抑制生長激素分泌,而運動與早睡則會刺激生長激素及退黑激素,讓孩子長得高又壯。

楊晨說,據她的調查發現,多數孩子飲食中很少正確選擇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,其實牛奶1杯240CC的含鈣量只有266毫克,所以10到12歲的發育中兒童,一天起碼得喝兩杯以上。

而除了牛奶以外,也要多吃含鈣量高的食物,像小魚干只要10克,就有221毫克的鈣,而五香豆干只要兩片就有218毫克,1碗加鈣米約有340毫克,鰻魚罐頭1小盒80克,有287毫克的鈣。

至於蔬菜也有不少鈣質,像芥藍菜只要小小碟約100克,就有238毫克的鈣,紅莧菜1小碟有191毫克、莧菜1小碟有156毫克、綠豆芽有147毫克、紅鳳菜有142毫克,而小白菜、油菜、芥菜,每小1碟也有100毫克左右的含鈣量。

台北醫學大保健營養系系主任陳俊榮提醒,不只有老人需要補充鈣質來預防骨質疏鬆症,兒童與青春期攝取的鈣質,更是幫助成長,以及未來保持骨本、降低未來骨折風險很重要的「本錢」。


<引用自新浪新聞中心>


[加拿大最值得信賴保健品牌]


挑食嚴重?2成孩童鈣質不足

【聯合晚報/記者黃玉芳/台北報導】  2012/09/03


醫師建議:多吃綠蔬菜、小魚乾

不少家長擔心孩子長不高,小兒科醫師以門診的兒童飲食追蹤記錄,發現20%的孩童鈣質營養攝取不足,可能影響生長發育,增加日後骨質疏鬆的機率。醫師建議,每天兩杯牛奶取代含糖飲料,是攝取鈣質最快的方式,或是多吃深綠色蔬菜、豆干、小魚乾等。

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楊晨表示,門診中常有孩子過胖、太瘦、或是長不高,經過請家長如實記錄孩子一周的飲食,進一步分析營養狀況發現,約20%的孩童都有鈣質不足的現象。

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主任陳俊榮表示,兒童時期攝取足夠鈣質,除了可以幫助骨骼及牙齒生長,也能降低日後發生骨質疏鬆的機率,但許多孩童挑食,才使得缺鈣問題越來越嚴重。

衛生署建議,6到12歲的鈣建議攝取量,6歲為每天600毫克、7到9歲800毫克、10到12歲為1000毫克。但衛生署之前公布的國民營養調查卻顯示,學童每天平均鈣質攝取量,只達建議的五到六成;即將進入青春期的10到12歲學童,更有高達98%未達建議攝取量。

每天兩杯牛奶 取代含糖飲料

楊晨說,常遇到家長一聽到孩子缺鈣,就急著讓孩子吞鈣片、吃鈣粉,不過她建議還是盡量從飲食中攝取,只要每天早晚一杯240cc的牛奶,大約就能獲得500毫克的鈣質。如果對牛奶過敏。喝了會拉肚子,可以吃兩片五香豆干,或是多吃芥藍菜、紅莧菜、莧菜等深綠色蔬菜,也可以用小魚乾當零嘴增加鈣質攝取量。

晚上9時到凌晨3時 長高「精華時段」

楊晨也提醒,足夠的鈣質只是生長發育的「材料」,孩子要長高,建議仍要早睡早起,晚上9時到凌晨3時,是生長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時候,因此孩子最好提早就寢。另外,建議讓孩童養成運動習慣,可以刺激生長激素分泌;大多數孩童愛喝的含糖飲料,會抑制生長激素,要盡量避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