鐵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,身體中鐵離子主要存在於肝臟、脾臟及骨髓之中。嚴重缺鐵會導致貧血。缺鐵風險高的族群主要是生育年齡婦女、孕婦、嬰幼兒、青春期少年。預防貧血應該攝取含鐵豐富的食物。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,缺鐵是目前世界上最普遍的營養缺乏問題,不僅盛行於開發中國家,也仍是已開發國家的公共衛生問題。
每日建議攝取量:(19~70歲)
鐵的需要量因性別而異。生育年齡女性因為月經造成大量鐵的流失,平均每日超過0.5毫克,所以每日約需要1.5毫克;男性每日需要1.0毫克。
每日上限攝取量:
缺乏疾病:
缺鐵性貧血是最為人熟知的鐵缺乏症,又稱為低色素小球性貧血。症狀包括:面色蒼白、胃口不佳、頭暈、疲倦、畏寒等。貧血發生時,表示缺鐵已經有一段時間了,必須由醫生開立高劑量之鐵補充劑予以治療。
過量疾病:
血鐵沉積症是一種遺傳性疾病,白人的發生率約每300-400人有一位,亞洲人則很少。患者的小腸鐵吸收調節異常,鐵吸收率比一般人高,隨著年紀增長,體內鐵會快速累積在肝臟、骨髓、胰臟等組織。多種併發症,包括肝臟纖維化、硬化、甚至肝癌,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而成糖尿病。目前仍缺乏預防性的篩檢方法,治療方式為定期放血及服藥排鐵。
來源: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