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生素C(Vitamin
C,又稱L-抗壞血酸)在生物體內是一種抗氧化劑,因為它能夠保護身體免於氧化劑的威脅,維生素C同時也是一種輔酶。對生物以及人體有意義的"維生素C"是純的左式右旋光抗壞血酸;相對的"左旋光"異構物在生物體內毫無用處。但是一般廣告經常以左旋C稱呼,但事實上指的是L型維生素C。
維生素C有輔助消滅病毒的作用,但也是人體補充營養,中和病毒產生的毒素和修復被病毒破壞的體質之必要成份。維生素C可以幫助鈣、磷、鐵這類的礦物質在小腸的吸收,所以對於貧血或是骨質疏鬆症者很有幫助。維生素C可以增強血管的組織和減少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,對於動脈硬化性心臟血管的疾病與高血壓、中風等的成人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。缺乏維生素C時,膽固醇不易分解成膽酸,而使血清膽固量提高,容易導致血管粥狀硬化及血栓症。當維生素C缺乏時,就會使人感到精神不濟,同時血液中亦會積存多量的中性脂肪。
維生素C促進膠原質的形成,合成膠原質時必定消耗維生素C。癌細胞其實普遍存在人體的許多組織中,但是它們不能無限制地增長和擴散,只形成良性腫瘤。只有在膠原質減弱時,癌細胞才能溶化膠原質的屏障,從原始病灶擴展到其它的組織和器官,對人體造成危害。平時維持足夠的維生素C,可以降低癌症發生率。癌症病人服用大量維生素C,可以延緩癌細胞的擴展,甚至壓制癌細胞的生長。眼睛中的晶狀體和視網膜都含有高濃度的維生素C。缺乏維生素C時,晶狀體中的膠原質就失去它的透明性而產生白內障。維生素C也可以降低眼球內液體的壓力,避免青光眼的病症。
缺乏維生素C時膠原質的強度不足,則所有的器官組織都減弱而產生各種疾病,最嚴重的時候就成為壞血病。人的血管壁細胞缺乏維生素C時,血管組織的嚴密性受到損害,只要外界稍加壓力,血液即自行滲出,這就是所謂的壞血病最表面的現象。壞血病是維生素C枯竭的終結癥狀,它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血管系統的崩潰。在長期缺乏維生素C的情況下,血管的組織減弱因此導致各種心臟和血管的疾病。維生素C治療壞血病是250年來醫學證實的事實。壞血病是長期缺乏維生素C的最終病況,它在人體上的表現是極度疲乏,肌肉無力,皮膚腫脹疼痛,牙齦出血,口臭,皮下及肌肉中血管破裂出血,關節軟弱,骨骼脆弱以致骨折,虛脫,瀉痢,肺臟及腎臟衰竭而導致昏迷以致死亡。由此可見維生素C對各個主要器官都有影響。
人類並沒有能力自行合成維生素C。從蔬菜水果中攝取維生素C,是可以防止壞血病的,但是不足以保持所有器官的最理想的狀態,更無法積極地對抗病毒傳染的疾病。
每日建議攝取量:(19~70歲)
90.0 mg
每日上限攝取量:
2,000 mg
美國官方定義25歲男性的可容忍的最高攝取量(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)為每日2,000毫克。
缺乏疾病:
壞血病
過量疾病:
高劑量攝取(數千毫克計)可能會導致腹瀉,不過只要立刻降低攝取量就不會對人體有害。
來源:
新鮮蔬菜、水果
新鮮蔬菜、水果
<主要資料來源:維基百科>
0 意見:
張貼留言